• 關於我們
  • 知識篇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疾病介紹
    • 遺傳諮詢
    • 醫療院所
  • 照顧篇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長照中心
    • 外籍看護申請及資訊
    • 居家式服務
    • 社區式服務
    • 機構式服務
  • 復健篇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語言篇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吞嚥與口語復健
      • 吞嚥障礙的定義
      • 臨床吞嚥評估檢查
      • 口腔運動
      • 語言復健方式練習
      • 低中高階自我練習
      • 聲帶保健小叮嚀
      • 每日練習項目及記錄表
    • 復健篇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復健篇
    • 復健娛樂化樂團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復健娛樂化樂團
    • 輔具資訊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衛生福利部醫療復健輔具中心
      • 內政部輔具資源推廣中心
      • 地方輔具資源中心
    • 影音篇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企鵝大補帖-肢體復健篇
      • 生活處處是復健
  • 心理篇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全國心理諮詢服務資訊
    • 社區心理衛生單位
    • 民間心理衛生單位資訊
  • 福利篇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身心障礙資訊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身心障礙者各項福利
      • 手冊/證明管理
      • 經濟補助
      • 保險補助
      • 交通福利措施
      • 長期照護
    • 勞保資訊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勞保資訊
    • 健保資訊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健保資訊
    • 重大傷病卡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重大傷病卡
    • 交通服務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交通服務
  • 下載專區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音訊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語言復健光碟
    • 每月一學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延緩退化企鵝大補帖
      • 生活處處是復健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Copyright © 2017 MIRACLE

臨床吞嚥評估檢查

  • 首頁
  • 復健篇
  • 語言篇
一、查閱病歷 
1.病史:醫學診斷?是急性還是慢性病? 是否有吸入性肺炎、反覆性肺炎或慢性肺炎的病史? 
2.醫師或護理師的紀錄:病患目前的進食方式?食量?有任何吞嚥困難的症狀?有無低溫燒?認知能力如何? 
3.營養師的紀錄或病患目前的營養狀況:體重是否有減輕?進食量是否可維持足夠的營養需求? 
4.胸腔X光紀錄:是否有肺炎病史?一般而言,吸入性肺炎的症狀為低溫燒,右肺葉有發炎或積水現象。

二、臨床觀察及晤談 
1.觀察病患的呼吸狀況:呼吸是否急促?有氣切管或是用氧器輔助呼吸? 
正常呼吸為每分鐘十二至十六次,若呼吸急促,可能會增加吸入的危險。 
2.病患或家屬訪談:以前及目前的飲食狀態及營養狀況?有無吞嚥困難、食慾不佳或體重減輕的情況?

口腔構造及口腔動作功能檢查:包括牙齒、軟顎及硬顎、臉頰、嘴唇、下頷、舌頭等口腔器官、肌肉及組織的肌肉力量、靈活度、協調性和運動範圍,以及構音清析度。
吞嚥功能檢查:由治療師餵食病患不同質地的食物,及不同濃稠度的液體,以評估其口腔期和咽部期的吞嚥功能。


電視螢光攝影檢查

1.目的:在臨床吞嚥評估後,如果懷疑病人有咽部期的吞嚥困難或是吸入性的危險時,可建議病人接受改良式鋇劑吞嚥檢查。 
2.優點: 
(1)可辨識出靜默式吸入的病人。將近50%的病人,在吸入時不會有咳嗽的反應。 
(2)確認造成病患吞嚥症狀的原因。 
(3)確認並評估能立即讓病患安全且(或)有效進食的治療計畫。


 

評估後處置首先需思考以下問題: 

1.應採用何種類型的營養處置? 可由口進食、禁止由口進食或是兩者混合? 
2.治療須立即開始嗎?採用何種類型的治療方式? 代償性或是運動?直接治療或間接治療? 
3.應採用何種特定的治療策略? 
4.治療過程中,需給予維持方案來維持治療效益或減緩退化?

擬定治療計畫: 會依診斷、預後、對代償策略的反應、吞嚥障礙的嚴重度、遵守指令的能力、呼吸功能、照顧者的支持系統、病人的動機與興趣而定。

決定口腔與非口腔進食:一般而言,在吞嚥攝影檢查後,無論哪種質地的食物,只要每口食團吸入量超過進食量的10%, 就不能由口餵食。


吞嚥障礙治療方法:

一、代償性治療方法 
優點: 
1.在不改變病患吞嚥生理之下控制食物的流向及去除病患的症狀,例如:吸入現象。 
2.肌肉不需要費力或施力,故不會使病患疲勞。 
3.可運用於所有年齡層與認知程度的病患身上。

二、間接治療方法
1.利用各種口腔肌肉運動以促進吞嚥肌群之肌肉活動度、協調性、肌張力,以增加口腔肌肉控制食團的能力,以達到正常吞嚥的需求。
2.利用冰塊或冷凍檸檬棒刺激前咽弓,以提高吞
嚥反射的敏感度及反射速度。

 
總會辦公室
地址:台灣台北市萬華區漢中街156號3樓
電話:02-2314-7035
傳真:02-2314-7041
Email:tscaa@tscaa.org.tw
中區辦公室
地址:台灣台中市西屯區重慶路99號6樓之3
電話:04-2311-5472
傳真:04-2311-5372
Email:tscaa-tc@tscaa.org.tw
南區辦公室
地址:高雄市新興區民生一路56號7樓之4
電話:07-2250-372
傳真:07-2252-118
Email:tscaa-kh@tscaa.org.tw
~經費由國民健康署運用菸品健康福利捐支應~
Design by WebTech 網頁設計
採用全球最先進SSL 256bit 傳輸加密機制